銷售熱線:
0376-2356888
傳真:0376-2356088
手機:13837688660
總經理:張義全
地址:中國·信陽平橋大道138號
一分廠:信陽市金輝冶金鑄造材料廠
廠址:信陽市平橋大道原金輝冶煉有限責任公司
二分廠:羅山縣金輝冶金鑄造材料廠
廠址:河南省五一農場(原拖拉機制造廠)
電話:0376-2356888
煤挖完了怎么辦?工人失業了怎么辦?農民收入上不來怎么辦?在今年高平市經濟運行分析會上,高平市委書記、市長謝克敏提出的“三問”,扣問著每一名領導干部的心。
高平市是全國確定的100個產煤大縣之一,素有“煤炭之鄉”的美譽。長期以來,高平人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,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,2008年,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中部百強縣第32位,在山西省年度經濟社會綜合評價考核中列第3位。但和不少資源型地區一樣,煤炭資源在給高平人帶來財富的同時,也帶來了環境污染、貧富懸殊、發展失調等一系列問題。近年來,高平市委、市政府積極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子,結合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,按照新型工業化、城鄉一體化、特色城鎮化的要求,加大轉型發展力度,提出了用三至五年時間,實施“兩個轉移”步伐,強勢推進新農村建設“八大工程”,全面打造“一城五鎮雙百村”特色城鎮化格局,建設縣域經濟強市、精神文明城市、生態園林城市、一流宜居城市、平安和諧城市、富裕幸福城市的“六市”奮斗目標,扎實推進轉型發展。
轉變發展觀念
發展轉型,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轉變。為此,高平市采取走出去、請進來、沉下去、提上來的辦法,積極推動領導干部和普通群眾觀念上的大轉變。
他們組織干部走出去學習取經,組織各部門、各鄉鎮和工礦企業負責人到江蘇蘇州、浙江余杭、北京大興、河南濟源以及長治潞寶集團、襄垣、屯留等地,圍繞新農村建設、產業結構調整、城市建設等課題進行學習考察;組織100余名民營企業家赴清華大學學習現代企業管理知識,使廣大干部和民營企業家進一步開闊了視野、看到了差距、學到了經驗;開辦了“高平大講堂”,先后邀請省內外知名教授、專家學者傳經送寶;同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“21世紀創新思維總裁班”,100余名廠礦長經理接受了培訓;組織市、鄉、村三級干部進行了一次大范圍輪訓,培訓干部達1000余人;在全市范圍內持續開展了“46個怎么辦”、“百名干部下基層”和“大學習、大討論、大調研”等一系列活動,通過對市情、民情、企情的準確把握,高平市委確立了城鄉一體化、特色城鎮化、新型工業化的轉型發展戰略,出臺了《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》、《關于進一步推進特色城鎮化建設的意見》、《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意見》三個文件,提出了加快實施資源轉資本、地下轉地上的“兩個轉移”戰略和建設四大工業園區、組建六大企業集團的決策部署,進一步明確了加快轉型發展的方向、目標和要求,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加快轉型發展的思想共識。
轉變發展方式
思路確定后,高平市組織廣大干部職工結合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,積極落實各項措施,扎實推動經濟大轉型。
大力推進“兩個轉移”戰略,積極引導煤炭企業發揮優勢,實現資本增值和擴張;鼓勵支持煤炭企業利用積累資金投資興辦養豬、養蠶、苗木花卉、農產品加工、設施農業等農業產業化項目。圍繞“三種、三養、三加工”的思路,依托三大龍頭企業,加快生豬、果蔬、蠶桑三大產業鏈建設,廈普賽爾3萬噸果汁飲料、雨潤集團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、佶利邇100萬套服裝家紡擴改等項目進展順利。從2004年起,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扶持補助生豬產業發展,到去年底,全市生豬出欄達到120萬頭。投資興辦煤化工、新型材料、食品飲料、醫藥飼料等新型工業化項目和商貿流通、酒店餐飲、物流配送、文化娛樂等三產服務業,真正形成了一批經濟效益好、投資回報率高的地面產業。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,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和項目建設,規劃建設了西部煤電化、冶鑄機械制造建材、輕工食品、醫藥生物飼料四個工業園區,通過強強聯合、兼并重組等方式,組建適應市場競爭、具有高平特色的煤炭、焦電、冶鑄、服飾、飲料、生豬加工六大企業集團,有效提升了產業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,走出了一條集團化、規?;?、品牌化、新型化的企業發展之路。
強勢推動全民創業,制訂出臺了《關于進一步推動全民創業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》,鼓勵民營企業二次創業,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頭創業,鼓勵下崗職工、退伍轉業軍人和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,吸引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。截至目前,該市民營企業總數達到6000余家,從業人員達8萬余人,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40%、財政總收入的58%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%、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崗位的70%、國有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崗位的80%,都來自民營企業。民營經濟的迅猛發展,大大激活了縣域經濟活力。